阿胶网 养生常识 第三十三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38-39条文大青龙汤)

第三十三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38-39条文大青龙汤)

原标题:第三十三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38-39条文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麻黄重,

表寒里热石膏用,

流感肺炎水肿烦,

此方神效千年颂!

第三十三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38-39条文大青龙汤)

全文来源于喜马拉雅FM,可前往免费听取!

今天我们讲第38、39两条条文,这两条条文呢,是关于大青龙汤的条文,我们先看一下原文。

第38条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第39条条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好,关于这个大青龙汤的条文呐,1800年来它是有争议的啊,因此啊,我会通过我自己的理解,把这两条条文呐翻译给大家,有争议的地方呢,我也会跟大家指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药物组成的这个角度来看,分这个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大青龙汤啊,是重用了麻黄和炙甘草,减了杏仁的量,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另外一种观点呢,则认为,大青龙汤是由麻黄汤加越婢汤组成,这是从成分上讲啊。

虽然说从药物的组成成分上讲,这两种说法都对,但是这个药物组成,你划分它成分的时候,其实是已经表达了你对这个大青龙汤的这一个观点,那么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啊,也就是说是由麻黄汤重用了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嗯。而且我曾经讲过,在讲桂枝二越婢一汤的时候,我说的很清楚,我说桂枝二越婢一汤是小号的这个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是低配版的大青龙汤。因此啊,说它(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越婢汤啊,这一个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那么我更倾向于它是麻黄汤证重用麻黄,就是只是内有郁热,或者说有内热而已。所以是大青龙汤麻黄重,表寒里热石膏用嘛。重用麻黄是由于它表寒太重,用了石膏是由于里热或者郁热,它是一个高配版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关于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啊,如果大家有兴趣去重新温习一遍的话,可以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去仔细的听一听,今天我们就不讲桂枝二越婢一汤了,我们只是说桂枝二越婢一汤和和大青龙汤之间,它们是一个轻证和重证的差异,都是表寒里热。

那么大青龙汤呢?重用麻黄配伍生姜,可以峻猛发汗,以散寒邪,并宣透郁热,而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那么重用炙甘草加大枣是和中扶正以资汗源,且防石膏大寒伤中之弊,如此配伍呢,就可以达到解表寒而清里热的目的。

那么关于这两条条文的翻译啊,我们接着看一下它们之间的争议究竟在哪里啊。刚才我已经讲了,在药物组成上它们的两种争议啊,现在我们看一下第38条和39条,它们在文字上留给后世争议的证据在哪里呢?

请看第38条第一句话,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第一句话,伤寒,脉浮缓,大家发现问题没有,太阳中风,脉怎么会是浮紧的?伤寒,脉怎么可能是浮缓的?正因为出现了这两条条文前面,从这个字的表面上看,好像是有错简的嫌疑,或者说说反了的嫌疑,因此啊,留给了后世无穷的想象和争议。因为太阳中风脉是浮缓的,伤寒脉是浮紧的,而38条和39条两条在一起,而刚好说反啦。

因此啊,就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三纲鼎立。那么三纲鼎立是哪三纲呢?成无己、许叔微、方有执等为代表的这一个医家认为桂枝汤证是风伤卫,麻黄汤是寒伤营,大青龙汤这是风寒两伤,营卫俱病,就是营和卫都受到了袭击,那么这就是三纲。哪三纲?一个是桂枝汤证,一个是麻黄汤证, 一个是大青龙汤证,三纲鼎立,也叫三足鼎立啊。

这个《伤寒杂病论》是在东汉末年的三足鼎立时代出现的一本跨时代的这么一本书。他们呢,把张仲景的方子进行总结,也搞了一个三纲鼎立、三足鼎立啊,也来它一个魏蜀吴。说什么桂枝汤是风伤卫,麻黄汤是寒伤营,大青龙汤是风寒两伤,营卫俱伤。

那么它们之所以三纲鼎立啊、三足鼎立呀,就是来源于哪里呀,我们这里讲的第38条,第39条的前面的矛盾的地方,太阳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因此呢,他们就认为大青龙汤证是风寒两伤、营卫俱伤,把它和桂枝汤、麻黄汤处于同一个地位,叫三纲鼎立。

那么另外一派呢,就不同意这种观点了。比方说,尤在泾认为,桂枝主风伤卫则是,麻黄主寒伤营则非,盖有卫病而营不病则矣,未有营病而卫不病也。至于大青龙汤证,其便不再营卫两伤,而在烦躁一证。其立方之旨,也不在并用麻桂,而在独加石膏。也就是说,有人认为,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合方,再加了石膏,根据它的组成成分来看,你也可以这么去理解。但是,如果他们认为大青龙汤是风寒两伤的话,请问这个石膏是干嘛用的?石膏是治疗风寒两伤的吗?石膏当然是治疗内热烦躁,所以呀,即便是有成无己、许叔微、方有执这么多人来提出三纲鼎立,而我仍然认为尤在泾所说的,符合临床实际。

我个人认为大青龙汤是麻黄汤重证的一个兼证而已,外寒内热或者外寒郁热,有内热或者郁热,这是我的观点。当然,我并没有说三纲鼎立是错的,或者是怎么样,我只是说我个人同意尤在泾的观点,不存在什么三纲鼎立啊,桂枝汤、麻黄汤就够了,大青龙汤只不过是麻黄汤的兼证而已。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且听接下来之分解。

我个人认为38条的太阳中风,脉浮紧,和第39条的伤寒,脉浮缓,根本就不是太阳中风浮紧,伤寒浮缓的字面上的意义。这里的太阳中风和伤寒它们是互词的啊,互文的,也就是说38条的太阳中风其实是太阳伤寒啊。而39条的伤寒,它真的是伤寒。第38条太阳中风的中风是互文,第39条的伤寒,它真的是伤寒,只不过39条的伤寒的脉浮缓并不是太阳中风的脉浮缓的浮缓,而是伤寒之后脉比伤寒的浮紧,伤寒的浮紧会稍微缓一些,并非太阳中风的浮缓,待会我们来翻译啊,这是一种理解。也就说38条的太阳中风,脉浮紧,太阳中风其实就是太阳伤寒,中风和伤寒是互词的。什么叫互词,就是互用,用中风来代表伤寒,就这么个意思,这是一种理解。

第二种理解是,太阳中风脉浮紧这个中风是省略了寒这个字,应该是太阳中风寒,脉浮紧。而无论太阳中风,还是无论是这个太阳伤寒,通通都是什么,都是中风寒,只不过太阳中风是风大于寒,太阳伤寒是寒大于风而已。因此啊,第二种理解,可以把它理解成太阳中分为太阳中风寒;太阳中风寒,脉浮紧,其实就是太阳伤寒脉浮紧。

好,接下来我们把这38条、39条完整的翻译一下啊,根据我自己的理解。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那么,我刚才已经解释了,这里的太阳中风绝对不是成无己、许叔微、方有执所认为的,它是太阳中风证,而出现了什么?出现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太阳中风是不可能出现脉浮紧和不汗出的,因为太阳中风,张仲景早就在前面条文已经说过了,是汗出恶风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不汗出的,它与前面太阳中风矛盾了,所以这里的中风绝对不是指中风,而是伤寒的互词,或者是中风指中风寒的简写。

因此,我可以把它这么翻译,第38条条文,太阳病,感受这个风寒邪气啊,我把中风可以把它翻译成感受风寒邪气。太阳病感受风寒邪气,脉象浮紧,发热怕冷,身体疼痛啊,没有汗而烦躁的,这是太阳伤寒兼有郁热的情况,这种情况呢,用大青龙汤来治疗。如果脉象微弱,汗出怕风的呢?这是表里俱虚,那么这种情况是不能够用大青龙汤的。如果误用了大青龙汤呢?就会导致发汗,就会发汗太过,发汗太过就会导致过汗亡阳,阳气不能充达四肢,而出现四肢厥冷;过汗伤阴,阴液不能濡养筋肉,而出现筋肉跳动,这呢,是一种误治啊,这就是误治的变证,这是不对的啊。那么根据这个条文来看呐,脉象微弱,汗出恶风者,肯定不能用大青龙汤,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更为合适啊。

服之则厥逆,这个厥逆是指的服用了大青龙汤过汗亡阳之后的这个四肢厥冷。筋惕肉瞤是指服用了大青龙汤啊,发汗、过汗伤阴之后,阴液太少了,就不能濡养筋肉,而出现了一种筋肉的跳动。

那么这样一翻译呢,就非常的合情合理。至于成无己、许叔微、方有执等人认为的,这里的中风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中风,他们非要这么去理解,可能没有活学活用吧。他们把字面上的中风就真的理解成了中风,没有用互词的这种方法去理解,没有用省略的方法去理解,而我们无论从互词和省略的方法呢,都可以理解到,这一个大青龙汤就是麻黄汤的重证,夹有一些郁热或者内热而已,不存在着什么风寒两伤、营卫俱病的三足鼎立学说啊,它就是麻黄汤的兼证。如果有这一种三足鼎立的话,那就不是桂枝汤、麻黄汤两种情况了。那就是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三种情况了,但这三种情况呢,只是一个学说,目前为止呢,我们仍然大方向是桂枝汤、麻黄汤,桂枝汤系列,麻黄汤系列,也就是桂枝汤证兼证和麻黄汤兼证,从这两大派啊,再衍生发展。大多数人呢,仍然是把大青龙汤,作为一个麻黄汤的兼证来看的啊。所以这个三足鼎立学说只是一种学说,虽然很著名,是因为它有好几个著名的医家支持这种观点,但并不代表它完全就是正确的啊。

因为桂枝汤的重点在于有汗,麻黄汤的重点在于无汗,而大青龙汤的重点在不汗出而烦躁,既然他不汗出,其实就是麻黄汤的无汗,只是在无汗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烦躁,可以认为大青龙汤就是麻黄汤的兼证。

好,我们再看第39条。他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那么这里的伤寒它就真的是伤寒啊,那么翻译过来就是啊:感受了,外感风寒之邪啊,脉象浮缓。好多人直接把它翻译成脉象浮缓,其实感受风寒之邪,脉象不会浮缓的,脉象是浮紧,如果是伤寒的话啊,感受风寒之邪,倾向于伤寒的话,脉象肯定是浮紧,《伤寒论》在前面早就已经说过了。张仲景啊,太阳伤寒,脉浮紧嘛,阴阳俱紧者嘛,不说的很清楚吗?太阳病是脉浮,伤寒是阴阳俱紧,所以是浮紧,怎么可能伤寒出现浮缓呢?

那么这里的浮缓我的理解是啊,太阳伤寒之后啊,那么他并没有出现标准的脉浮紧,而是什么呢?是相对于麻黄汤的浮紧来说稍缓啊,但绝对不是指太阳中风的浮缓啊,这个地方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所以呢,我把它翻译成:外感风寒之邪啊,或者说伤寒表实证,脉相比这一个伤寒表实证的浮紧稍微缓那么一点,仍然是浮,但是没有那么紧,比麻黄汤证的紧要缓一些,身体呢,不疼痛啊,仅仅是感觉到身体的沉重,就是身体沉重而不疼痛。乍有轻时,就是有时候呢,偶尔呢,会有减轻的感觉,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出现少阴阳衰阴盛的征象,就用大青龙汤来发汗。大青龙汤发汗啊,发汗解表兼以清里热来治疗。

所以呢,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第一浮缓,千万不要认为它是中风证的浮缓啊,因为它仍然属于大青龙汤证,那么,在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后面它是省略了的,省略了什么呢?省略了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就是省略了这一些关键词,而是直接用了一个插入语——无少阴证者。为什么呢?因为他要把这个地方和少阴病呐,少阴病的水气病啊,要把它和少阴病的水气病鉴别开来,所以他用了一个插入语无少阴证者,之所以他伤寒,出现了脉浮缓,比麻黄汤证要缓一些,是因为这一条,它讲的是水气病啊。水气就是水肿,因为有水肿呢,说白了,他的脉象就相对于缓一些了,就不是标准的这个脉浮紧了,而是会缓一些,缓是由于水肿啊,表面有水气,水气病,张仲景叫水气病啊,我们现在称之为水肿,这样更形象一些,那么由于水在身上呢,所以呢,它并不疼,它不是以寒为临床表现的,是以肿为临床表现,因为以寒为临床表现呢,我已经讲过了,寒为主的一定会疼,以水为主的会重这种感觉。

我在麻黄汤这里面讲的清清楚楚,麻黄汤为什么身上到处疼啊,是因为寒邪郁闭在里面了,是寒主收引,寒它才会疼。那个疼字我用说文解字已经跟大家解释过了,疼是一个病字头里面是一个冬天的冬,是因为寒冷而导致的感觉叫疼啊,并不是某些医家认为的,因为他不发汗,有水,是水引起的疼。是水引起的疼我还用水肿打了比方的。那岂不是水肿的人都会疼死吗?所以水引起的疼,是不对的啊,是寒引起的疼。

那么第39条呢,也给了我们一个佐证,更加的说明了我的观点,那他说的很清楚嘛,身不疼但重,也就是说它不是以寒邪为主,而是以水肿为主要矛盾的,它就会不疼。那么以水肿为主要矛盾呢,不疼,但是会重。什么叫重?就是水呀它困在人体表面,人呢就感觉有东西绑着自己一样,捆着自己一样,他就会困重。所以这个水湿在人体,他的感觉是困重,张仲景喜欢用重这个字啊,绝对不是疼啊。所以如果说麻黄汤证里面,麻黄汤还没有肿,它就是寒邪引起的疼,你怎么能用水和湿,用水说在里面没有发汗、排不出来才会疼来解释,这完全是不对的嘛。所以说我希望大家深入的思考,看我说的对不对啊,疼是寒引起,不是水引起,水引起的是重感,是一种重感啊。

因此,我们完整的翻译这第39条是:外感风寒之邪啊,这一个出现了脉象相对浮而稍缓,身体不疼痛,仅感觉到沉重,而且呢,这种沉重感还偶有减轻啊,并且还有发热恶寒,无汗烦躁,而且呢,没有出现少阴阳衰阴盛的情况。也就是说,没有出现恶寒、嗜卧、手足厥冷这些情况啊,这个就是啊,少阴阳衰阴盛的征象。那么这种情况呢,就应该用大青龙汤来发汗解表,兼以清热,清里热。这么去解释啊。其实啊,这一条条文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一定是在讲伤寒啊,而是在讲水气病,就是在讲水肿。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呢?因为《金匮要略》里面有一段原文可以佐证我的想法。

《金匮要略》在这个《咳嗽痰饮病》这一节里面,它有这么一句原文,他说:“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那么这个地方呢?是指的大青龙汤来治疗溢饮啊。这个溢饮呢,我们以后会讲的啊,是指痰饮的一种,水湿在四肢啊。其实就是什么呢?四肢有水湿,这是《金匮要略》在《痰饮咳嗽病》的原文。

《金匮要略·水气病》这一篇里面,他也有这一段原文。他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既已。脉沉者,以麻黄附子汤,浮者以杏子汤。”

好,我们从《金匮要略》治疗溢饮方面就会发现,大青龙汤它是可以什么,可以把水湿在四肢,通过发汗的方法来解决的。而我们通过《金匮要略》水气病里面,我们就发现这一个水气就是指水肿啊,这个水肿发汗就可以解决,就是水肿在表面的啊,通过发汗是能解决的,脉沉者,麻黄附子汤啊。那么这个脉沉者其实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第39条所讲的少阴证,也就是说,我们通过《金匮要略》条文和《伤寒论》条文互参就会发现这里的少阴证就是指《金匮要略》里面水气病的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那么《伤寒论》第39条,它说无少阴证者,其实是为了鉴别,为了让大家鉴别少阴证,它也是可以通过发汗来治疗的,也是会出现什么?身不疼,但重的这种水气病的临床表现的。只不过大青龙汤它是什么,是脉浮稍微带一点缓,加一点这个郁热或者内热。而少阴病的麻黄附子汤呢,它是什么?它会出现少阴病的手足厥冷呐,恶寒,嗜卧呀这些情况,但它们都有什么?都有身不疼,但重,就是有水气病的表现。他在这里插入一个无少阴证者,其实就是为了鉴别而已,而这个鉴别非常简单,从脉象来说的话,脉浮者,大青龙汤发之,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啊,那么《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麻黄附子汤,经过药物组成的分析呀,发现《金匮要略》所说的麻黄附子汤就是《伤寒论》少阴病里面的麻黄附子甘草汤啊,名字有点不同,但是组成成分一样的啊,所以麻黄附子汤是治疗少阴证水气病的,也就是第39条和《金匮要略》里面的原文互参,我们发现了,第39条其实讲的就是水气病啊,并不是,它的侧重点并不是在伤寒或者中风。而《金匮要略》水气病里面说的很清楚了,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而这个杏子汤呢,在《金匮要略》里面根本就没有方子,方子根本就没有给出。有的医家认为杏子汤是麻杏石甘汤,有的认为是麻黄汤啊。有的认为这个杏子汤根本就是遗失了,脱简了,不见了。但是,我个人认为,根据第39条条文和《金匮要略》水气病里的这条条文的互参,就互相参考的话,浮者亦杏子汤,这个杏子汤极有可能就是什么?大青龙汤。也就是说从39条我们可以得出,少阴证水气病的应该是《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麻黄附子汤,也就是《伤寒论》里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而《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脉浮者宜杏子汤,极有可能是《伤寒论》第39条所说的大青龙汤,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但是从治疗的效果和这一个临床表现来看,应该就是这两个方剂。

所以,我们通过对39条的剖析,以及对《金匮要略》相关条文的互参,或许我们解开了千古之谜,杏子汤极有可能就是第39条条文里面的大青龙汤,因为只有大青龙汤,它才能够发汗来治疗水肿,只是它兼有内热而已。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会反问了,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小青龙汤亦主之,那么你这个杏子汤难道没有可能是小青龙汤吗?好,你问的好。这个杏子汤它是一个简写啊,这个小青龙汤里面根本就没有杏仁。大青龙汤里面它有杏仁,或许他正是由于大小青龙汤的区别,大青龙汤有杏仁小青龙汤没有杏仁,他在这里直接用杏子汤简写来表达,他就是大青龙汤吧。或许啊,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但是大青龙汤的的确确有杏子。大青龙汤的的确确可以治疗什么?可以发汗来治水气病啊,而麻黄附子汤也即是《伤寒论》里的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治疗脉沉者,也就是《伤寒论》里所说的少阴病的这一个水气病。这样一解释,是不是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呀?这千古之谜,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互相参一下,然后自己互相思考一下啊,推导一下好像可行呢,是吧!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啊,有的说是四十枚啊,这说法不一样,生姜三两,大枣十枚啊,这个石膏鸡蛋大一个,打碎,然后那个七味要用水九升啊,先加入麻黄,煮了之后呢,去两升,去掉上面的白沫,再加其它的药物,煎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以获得汗出啊。如果服药后汗出太多的,就要用米粉炒温。外用来防止它过汗。如果服一遍药呢,汗就出来的,就停服第二遍、第三遍药。倘若继续服呢,就会出现出汗太多,阳气外亡,导致阳虚怕冷、烦躁不安,不能睡眠等等这些证候。

那么在原文的这个方药的条文里面,他说了一个啥呀,为了防止他过汗,用了一个什么温粉粉之。那么这个温粉粉之呢,后世医家都有记载,但是呢,说法不一。总之,他是古代外治止汗的一种方法,后世医家呢,虽然都不一样,但是呢,我们可以参考参考啊。比如说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呢,他说是用辟温粉啊这种东西,用的是川芎、白芷、藁本等分。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里面,他的温粉是指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一两磨成细末和匀啊,然后呢,缓缓的铺之肌肤表面,这是孙思邈的温粉啊。在这个《孝慈备览》这本书里面,它说的是啊,用麸皮啊、糯米粉各二合,牡蛎龙骨各二两,然后呢,共为极细末啊,以细娟包裹,周身铺之,其汗自止等等。还有些人呢,说这个温粉呢,就是米粉,就是用米呀,磨成粉,然后呢,把它炒温,铺到人的身上来止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这种温粉粉之的情况呢,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见过啊,在这里呢,只是告诉大家不要发汗太过。发汗太过,你就想办法止汗,就这么个情况。因为大青龙汤,它的麻黄的用量太大了,而且张仲景说的很清楚,如果发汗了,不必再服,就是服一次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药直接扔掉不喝。为什么不喝?你再喝下去,它不是治病了,它是要命了。古代的好多医家有一些出现错误之后啊,或者这个要么误治,要么这个医嘱没有说清楚,导致了这个发汗过多,而真的是亡阳的。这种亡阳不是说缺失了阳呢,而是直接亡了阳,人挂啦,大青龙汤是可以出人命的,所以说大青龙汤用的好,救命,用不好,要命。

大青龙汤对于什么,对于重症的肾炎、肿胀,喘满啊,流行性感冒、重症肺炎、急性肾炎啊,以及小儿的高热,、扁桃体肥大,严重的急性支气管哮喘以及汗腺闭塞证,鼻出血等等,证属表寒而里热无汗而烦躁的,用大青龙汤,两个字送给你——神效。

但是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用的好啊,它就可以治病,用不好他就可以要命。

千万不要发汗太过啊,那么我说的是这些疾病是重症,表寒里热,无汗而烦躁的就用大青龙汤,如果是不烦躁,只是有点肿的这种情况呢?那就不能用大青龙汤了,没有烦躁的一律不能用大青龙汤啊,只是肿,但肿而不烦躁者,用什么?越婢加术汤来治疗。

好,那么我所理解的大青龙汤这个外寒里热,或者外寒郁热,应该是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啊,如果说把这两种情况理解透了,大青龙汤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啊,大青龙汤是治疗外寒郁热或者外寒里热。

那么,我把它用两个病案来告诉你是哪两种情况啊。

第一种情况,某个南方人突然跑去了北方或者是高寒地区,突感大风大寒,就是感受了风寒,而出现了高热烦躁而不汗出,西医诊断为重症急性的肺炎或者流感,或者是急性肾炎,通通可以用大青龙汤。这个叫什么?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本身是南方人,他就没有受到什么大风大寒,换了环境之后,到了北方或者高寒地区之后呢,感受大风大寒,风为阳邪,它被大寒郁闭之后容易化热,所以呢,它是风寒两感而风阳化热,寒呢郁闭了毛孔,风呢为阳邪郁而化热,就出现了什么?表寒郁热之证。请注意表寒郁热这四个字,是指阳邪化热、风邪化热,而寒邪郁闭毛孔而出现的大青龙汤证。这个病案就是什么呢?就是南方人去北方感受大风大寒之后出现的风邪化热、寒邪郁闭毛孔,寒重而加有郁热的这么一种情况,无论他是在西医上出现了重症的流感、重症的肺炎,还是重症的肾炎,通通用大青龙汤。但是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这就叫什么?这就叫表寒郁热,也即是三足鼎立他们所认为的风寒两感啊。其实呢,他只是郁了一点热啊,仍然是属于麻黄汤证的加石膏啊,麻黄汤证的一个兼证,这是我个人认为啊,好,这是第一种情况,就是表寒郁热用大青龙汤的情况啊。

第二种情况,我们再用一个病案让大家理解,比方说平时有一个壮汉,他喝酒吃肉啊,很man啊,很有阳刚之气,而且还很有这个正义感。突然有一天,这一个有小孩落到冰窟里面,落到湖面这个布满了冰,而冰呢,打破了之后呢,小孩掉进去了,就跟当初我们抗美援朝的时候啊,这个救朝鲜小孩的这个人民英雄罗盛教。大家记不记得,他救了朝鲜小孩啊。因为落到水里,那个水很冷,他把小孩救上来,自己活活给冻死了。罗盛教,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抗美援朝的,应该记得吧。那么我们就用这么一个例子啊,如果说一个壮汉,又充满了正义感,平时是喝酒吃肉的,体内本身就有热这种体质,他又到冰水里去救人,就感受了大寒,那么人救了之后,就出现了高热、烦躁、不汗出,这种情况怎么样,应该用大青龙汤。如果说罗盛教,当时他救了小孩之后,出现了高热,烦躁而不汗出的话,用一付大青龙汤,我们就有可能把英雄救回来。为什么?因为他表寒太狠了,突感表寒,大寒,然后呢,将毛孔全部郁闭,而他本身平时呢,就体内有一点热,内热加外寒,那么它就形成了什么?高热,烦躁不安,烦躁不汗出的这个什么,外寒内热的大青龙汤证。很有可能1/3付大青龙汤就有可能救他,可惜罗盛教啊,牺牲了,被活活冻死了。相当于,他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大青龙汤证,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可惜啦,我们的英雄罗盛教,去世的时候只有21岁,是他一辈子当中最血气方刚的年纪。

好,那么我们通过这两个病案(情景)大家会发现,大青龙汤证呐,在我所理解的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突感大风大寒,风邪化热,而寒邪郁于毛孔的表寒郁热证,另外一种就是素体有内热,而突感大寒而出现的表寒里热证,这个时候都用大青龙汤。

而第39条,他讲的是水气病,也就是水肿啊,那么大青龙汤是指有表证的外寒兼郁热的,这种水肿用大青龙汤来治疗。如果说是少阴病的水肿,那么就应该用麻黄附子汤啊,《金匮要略》叫麻黄附子汤,《伤寒论》叫麻黄附子甘草汤啊。所以《金匮要略》的这个水气病的条文和第39条的条文,我们要互参。就会发现他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一条出现在《伤寒论》里面,以伤寒的形式表达,另一条在《金匮要略》里面出现,以杂病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因此,脉浮者宜杏子汤,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这是《金匮要略》里面的原文啊,所以我斗胆推测,杏子汤就是第39条条文里面的大青龙汤。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大青龙、小青龙为什么叫青龙,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啊,这个青龙是传说中的四象之一。哪四象呢?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啊。那么这个青龙啊,是代表了东方的神兽,东方属木色青,故曰青龙。这个龙啊,在我国古代它是一种神秘动物啊,那龙长的什么样我就不多说啊,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大家都是龙的传人啊。它身体很长,有鳞,有头有脚啊,能行走又能飞,能翻江倒海,能行云降雨,那么既然说龙的话,肯定与水有关。因此啊,由于这个大青龙汤,它里面重用了麻黄,大青龙汤发汗很厉害,与水相关,因此呢,就用这个大青龙汤来命名我们今天讲的方子。那么至于小青龙汤呢,它发汗能力没有大青龙这一个强,所以呢,它叫小青龙。至于我张某人在《医门推敲》第一部第一个方子里面的老青龙汤,那根本就不是发汗啊,只是说它运用了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用到老年人身上,治疗这个寒饮咳嗽、肾不纳气的啊,所以叫老青龙汤。所以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是张仲景的,而老青龙汤它也姓张,它是张胜兵的。大家可以百度查老青龙汤,也可以在《医门推敲》里面看一下,老青龙汤虽然不会发汗,但是却神效,治疗老年人痰饮、咳嗽、肾不纳气的,奇效。自从我在15年创了这个老青龙汤之后,好多网友跟我说,这个老青龙汤真好用,治疗老年人咳嗽啊,有泡沫痰啊,肾虚、肾不纳气的奇效。那么,其实老青龙汤,我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啊,跟大青龙汤没什么关系,我只是说谈到了青龙,我们就讲一下何为青龙,青龙与水湿有关啊。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有四象,青龙已经入汤,其它入汤了没有呢?当然入了啊,比如说我们不是讲了白虎汤嘛。那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是吧。左青龙右白虎啊,这个北玄武、南朱雀。那么左青龙,右白虎,青龙是指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是白虎汤,是石膏、知母啊。所以说有时候把石膏也称之为白虎,把麻黄也称之为青龙啊,因为麻黄发汗啊。那么玄武呢?玄武就是真武汤啊,我们以后会讲真武汤的。为什么叫真武汤?它是为了避讳啊,是为了避讳把玄武变成了真武啊。比如说玄武大帝,真武大帝啊。这个真武大帝、玄武大帝,这个是在我们湖北的武当山啊,有玄武大帝,真武大帝。通过不同的时期,有时候叫真武大地,有时候叫玄武大帝,最主要是为了避讳啊,避讳皇帝名号,因为有一些皇帝他叫玄,比方说唐玄宗的玄,比方说玄烨啊,清朝的皇帝叫玄烨,玄烨的它有个玄字,为了避讳皇帝名讳,他就把玄子变成了真啊,改了好几道,在历史上啊。这个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这个查一下资料啊。而朱雀就有争议,朱雀呢,有的人认为就是这个黄连阿胶汤啊。所以说我在这里把这个四象汤也跟大家复习复习,有兴趣的大家可以下去查查资料啊。

那么关于这个青龙呢?我们就讲到这里啊,古往今来,对于龙或者青龙的诗词歌赋特别多,在这里呢,我们选用其中一首来结束今天的讲课啊。正所谓: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 · 裴迪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好,那么由于时间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62086.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