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福牌阿胶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一山一圣人,一水一圣药”,

阿胶也是山东的一张名片。

阿胶本经上品,

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

这句话就说明了,

阿胶道地药材的产地就在山东东阿。

 

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福安于2012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福胶集团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首批4个“山东省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之一。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下面先来跟随小编,通过《中国阿胶》的专业介绍,来了解一下阿胶的生产工艺。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阿胶的生产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经数代医家及药物学家的潜心研究和实践,不断地舍其糟粕,取其精华,先后经过多次改革,生产工艺日臻完善,但受“遵古炮制”的限制,发展缓慢。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引进,阿胶的生产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以传统工艺为主导。

 

阿胶的制备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由原来的桑木柴火直火熬胶(~1958年前)、煤炭直火熬胶(1958~1975年)、蒸汽敞口锅制胶(1975~1977年)、蒸球加压滚动提汁(1977~2000年),到目前的蒸球静态提汁新工艺(2000年至今)、衡温衡湿晾胶(1985年至今)、微波干燥(自1990年至今)。这些工艺的改进,历时2 500多年,且不断完善。

 

1958年:首次试用以煤炭代替桑木柴火,并获成功。在2000多年阿胶的生产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叛逆”,从而推动了阿胶生产的发展。将阿胶制备用火源由原来的桑木柴火改为煤炭,实现了阿胶生产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1975年:将中药技术引进于阿胶的传统工艺中,采用了常压蒸汽制胶工艺。化皮时间由原来的9天缩短到2天,浓缩时间也有了较大的缩短,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结束了2000多年来阿胶采用直火熬胶的历史。阿胶的制胶用火源由煤炭火改用蒸汽制胶新工艺(敞口锅化皮),实现了阿胶生产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1985年:对阿胶切、晾、包工序的恒温、恒湿、半无菌操作的工艺进行研究,并获成功。将空调技术用于阿胶生产,实现了恒温、恒湿晾胶新工艺,从而结束了2000多年来因受自然条件限制仅局限于冬季生产(半年生产半年闲)的历史,实现了阿胶的常年生产。设备利用率提高了40%,全员劳动生产率比改进前增长4 417元/人。内销阿胶,晾胶周期由原来的阴干45~60天缩短到25~30天。出口阿胶晾胶周期由原来的280~300天缩短到75~90天。

1990年:将微波技术应用于阿胶生产,实现了微波干燥新工艺,大大缩短了晾胶周期,提高了阿胶的胶块平整度和生产效率,提高了阿胶的质量和劳动效率。

2000年:在原蒸球加压滚动化皮工艺的基础上,又试制成功了静态密封提汁新工艺,既节约能源,又使阿胶的质量易于控制。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如果你不想只局限于,文字与图片上的简单了解的话,在这温度适宜,阳光正好的最美四月天,找个闲暇时间,喊上三五好友或一家人,可以驱车一起走进福牌阿胶的AA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内有中国阿胶博物馆、中国阿胶文化园、福胶产业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制作技艺展览馆等。是集旅游观光、生产体验、休闲养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踏青休闲之余,还能一睹古老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应用,绝对不枉一游哦~

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中国阿胶》之阿胶的生产工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12796.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