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网 阿胶史话 阿胶传统技艺概述

阿胶传统技艺概述

阿胶远在东汉时期问世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后历代本草均有对阿胶的阐述撰录。自清代以来,阿胶的生产工艺逐渐成熟,本草对其制备方法的描述也越来越全面,如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二》、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及1935年前世界书局编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等均对阿胶制备方法有详细的类似的论述。

《中国药学大辞典》载:”按古法,先取狼溪河水,以浸黑驴皮,后取阿井水以煎胶。考狼溪河发源于洪范泉,其性阳,阿井水发源于济水,其性阴,取其阴阳相配之意,煎炼四日,而后成胶。”又”阿胶自山东东阿县,以黑马皮,阿井水煎之……考阿井在东阿县城西,县志云: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饮之久,化为人,后遂将此泉为井,然此水实为济水之源,其色绿,其性趋下;东阿城内又为狼溪河,其水为漯水之源,乃洪范九泉之水所汇归,其性甘温,故合此二水为最善;再按规定,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之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漂泡数口,取阿井水用桑木柴火熬三昼夜,去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蓍、归、芎、桔、桂、甘草等药汁,熬至成胶。其胶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真胶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在道光八年东阿县知县李贤书撰写的阿胶仿单对其制作技艺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制胶法:春时选黑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至前一月,取皮投狼溪河内浸透、刮毛、涤垢,用桑柴阿井水熬七昼夜,滤极清,用银锅会铲再熬两昼夜,始收成胶。其色光亮,气清香,此真正阿胶也。”

在东阿镇传统阿胶作坊协玉阿胶序制胶仿单记载:”先将阿产黑驴皮十八张,置于狼溪河内泡至四五日,捞出去毛割成方块,淘洗洁净,倒入锅内煮之,再煮数次注入阿井水,用桑柴火煮九昼夜,提出秽物泥土,六次将锅内所剩不化之皮毛取而弃之。每次注澄清液一次即精炼提一次后,熬汁一昼夜而胶始成,倾于模内,凝冷之,用制板切成条块,择清静室晾干即成。滋将主治之症与服用之法开列于后,以备检查。”

古法制备阿胶十分强调自然条件。清咸丰年间东阿镇制胶作坊”邓氏树德堂”的阿胶,进宫治好了慈禧的血症,保住了龙胎,受到皇封。同治十年,皇帝载淳曾亲派一名四品钦差,前来东阿镇购买纯黑健驴十二头,派人放牧于狮耳山上,饮狼溪河里的水,至冬宰杀取皮,依法煎胶,带回宫中,为皇宫受用。之后,朝廷每年都要派钦差前来东阿镇监制九天贡胶。可见古代制备阿胶对制胶用水质(狼溪河水)、制胶用设备(银锅金铲)、制胶用火源(桑木柴火)、制胶用原料(啃狮耳山草、喝狼溪河水的驴之皮)等是非常讲究的。

关于阿胶制作技艺,在东阿镇一带民间广泛流传着”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少岱山上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的民谣。其实,这正是东阿业胶者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注重质量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生产工艺逐步被改进。但许多传统的工艺要点对现代阿胶的生产及产品的质量控制仍有重要的意义。

阿胶的传统制作技艺,历经两千多年来制胶业主以及历代医药名家的潜心研究和实践,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日臻完善。长期以来,阿胶传统工岂仅以言传身教、以师带徒相传,无详细文字记载,精湛工艺更是密不示人,各传统阿胶作坊业主有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家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jiao.org/13837.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90-9135

邮箱: ejiaobaike@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